今年以來,神南產業(yè)公司機電設備維修中心以創(chuàng)新思維破解發(fā)展難題,將“四種經營理念”融入日常管理,實現了從傳統(tǒng)維修向價值創(chuàng)造的華麗轉身。
“緊日子”過出高效率,成本管控見真章
該中心電氣車間厚植“用緊日子過上好日子”理念,開展“成本管控”行動。利用技術人才優(yōu)勢,成立“降耗攻堅小組”,針對成本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技術攻關。在變頻器維修中,建立故障數據庫,使設備自主維修率提升,實現了可持續(xù)的技術降本。
針對開關檢修配件耗材問題,車間建立了“舊件回收庫”,對接觸器、PLC模塊等設備實施“三級分揀+功能檢測+創(chuàng)新重組”的再生流程,開發(fā)出“觸點翻新”“電路板嫁接”等3項再生技術,使舊件復用率突破35%。
通過多維度協(xié)同發(fā)力,車間一季度累計降本增效達26.6萬元,該模式已形成“技術突破→舊件再生→制度激勵”的良性循環(huán)。
乙方思維做甲方,服務升級贏口碑
車間秉承“乙方思維做甲方”理念,打破傳統(tǒng)維修模式,建立“預防+快速+閉環(huán)”服務體系,提升服務效能與客戶滿意度。為設備建立三維電子檔案,實施“體檢式巡檢+預測性維護”,一季度故障率降低34%。
車間打造“1+N”網格化服務網絡,設標準化配件庫和24小時搶修備班,組建“鐵三角”小組,通過三步工作法收集改進建議10條,自修處置故障能力提升35%。
系統(tǒng)性服務升級后,車間客戶滿意度達到98%,這種“把客戶需求當作沖鋒號,將設備健康視為軍令狀”的服務轉型,讓車間的服務品質得到了顯著提升。
以賺錢的思維去花錢,創(chuàng)新投入產出比
車間通過建立“投入設備→培訓人才→產生效益”的全鏈條效益管控體系,確保創(chuàng)新投入與效益產出形成良性循環(huán)。
在設備升級過程中,電氣車間創(chuàng)新引入“投入產出比”決策機制。針對傳統(tǒng)電纜故障排查效率低的痛點,投資10萬元引進電纜熱補機,實現絕緣損傷點快速精確定位。設備使電纜檢修工序由4人8小時縮短至2人3小時,大幅提高故障診斷效率,減小勞動強度,延長電纜壽命。
“用數據說話、讓效益做證”的管理模式提升了員工的成本意識。技術經理賀秦鑫在采購配件的過程中采用“五維評估法”,能自主修復的加工件,堅決不采購。小賀的案例展示了車間“算大賬、算長遠賬”的管理智慧。近年來,車間創(chuàng)新投入產出比達到1:3,實現了精細化管理目標,讓好鋼用在刀刃上。
用營銷思維抓生產,價值創(chuàng)造新模式
車間打破“坐等送修”的被動模式,主動將服務半徑從綜采工作面成套設備延伸至全礦區(qū)零散設備領域,構建了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價值創(chuàng)造新模式。
針對煤礦設備維修市場的多元化需求,車間主動調整業(yè)務結構,從單一“成套設備維修”向“全品類、全場景”服務轉型。通過市場調研發(fā)現,煤礦各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存在大量零星設備(如單體水泵、零星電源箱、攝像頭、局部通風機等)的維修需求,原有模式對這些設備關注度不足。通過市場導向的轉型,車間實現了從“被動維修”到“主動服務”的跨越。
通過業(yè)務拓展型轉型,從單一成套設備維修拓展到“成套設備+零星五小電氣”維修業(yè)務模式,擴大服務覆蓋范圍。一季度零星設備業(yè)務貢獻利潤占比達21%,成為繼服務升級、技術降本后的第三大效益增長點。這種“既抱西瓜又撿芝麻”的運營智慧,不僅提升了電氣車間的服務能力和市場競爭力,更實現了資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。(供稿:王佩佩 王哲)